文/樂品越樂 封面圖片/
鋼琴音樂大師Masters of the Keyboard
巴赫、海頓、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蕭邦、布拉姆斯
鋼琴音樂中的個人風格元素
作者 Konrad Wolff
譯者 陳欣宜
出版社 原笙國際
本書使用個別介紹的方式,並非比較每一個作曲家的音樂和整合個別的風格,而是提供在全世界學習鋼琴的學生,其他書籍所無法填滿的缺口。這些音樂家最令人讚賞的地方,除了運用他們的創作技巧和音樂性,並且透過學習歷史,完美地使他們的理論和風格分析滲透到樂譜中。他們都能分辨巴洛克時期後期和古典時期早期的不同,也相當熟悉複雜的奏鳴曲式。然而,在任教30年後,我發現獲得莫札特和海頓所使用不同的旋律結構中內在意涵的類筆法感受性,或是巴赫特地改造一般巴洛克樂句的順序來產生新的作品,是相當困難的。今日的學生沒有機會反思當這些大師朝向鍵盤音樂發展時,他們心目中的創作目標。儘管,我從一些著作中得到有力的幫助,但是整體而言,這個領域還是一塊處女地。
因為我熟悉巴赫和莫札特的作品–無論是裝飾奏、樂曲片段、或是類似的部分,並獲得美國鋼琴家暨音樂學者Robert Levin和南非作曲家Stefans Grove的支持。因此,在這本書,我想表達不同作曲家提出相同的問題,也無法依賴一般的風格分析方式。在這方面,這本書比Charles Rosen著名的專書–在此書中,海頓、莫札特、和貝多芬的風格特性,在某種程度中更進一步地合併在一起。我認為透過從偉大的大師、產生最多思維的思想家、平凡的藝術家、學者、觀眾、通俗歌手、甚至評論家、所有人無意識的合作,促使全世界的轉換發生在必然的時候。這就是為什麼當我想了解一位作曲家,我首先會大量研究他的作品,用客觀的眼光來分析,而不是根據他的個人影響、國籍、或是歷史背景來把他歸類,因為,這並不是我的首要工作。
在研究每一個作曲家的時候,我的主要方法和我的恩師Artur Schnabel相左。他認為尋求兩個以上的作曲家的相似處,比研究單一作曲家的獨特性來的重要。然而,經過多年演奏和教學經驗的累積,我完全捨棄這種研究方法:因為,即使是非常微小的個人特質,對我而言都具有極重要的參考價值。然而,我確信恩師其他的想法,即使已經過了40年,仍舊有意無意地影響著我。
(以上摘錄自作者的前言)
《鋼琴音樂大師》一書,正是幫助演奏者達到理想學習方式的重要文獻之一。本書作者跳脫一般的研究方式–相連二位或是二位以上的作曲家,交叉比對其作品特色,來歸納相似或是不相似的音樂風格–而是以單一作曲家為研究對象,在了解他的學習成長背景後,分析其音樂風格和演奏特色。因此,在不切斷作曲家和音樂發展以及世界變動的關聯之下,針對每一位音樂大師的鋼琴作品,提出獨立且精闢的分析。
(以上摘錄自譯者序)
第一章 巴赫
「在不涉及太多巴洛克克時期音樂記譜法的情況下,巴赫的記譜法可說和同時期的方式不同。同時期的作曲家傾向使用簡化記譜法–例如,使用附點音符來取代複附點音符,使用十六分音符來取代八分音符的三連音:但是,也許身為教師和指揮家,而且擁有演奏的自信,巴赫儘可能的使用精確的記譜方式,來呈現他所想要的音值。如果還存有疑問,讀者們應該可以確信他的記譜方式是精確且完整,而不是使用任何速記方式。」摘自第14頁。
第15頁,譜例1a 第二號Partita組曲的Allemande舞曲,第31-32小節
鋼琴家 Martha Argerich
第15頁,譜例1b 平均律第一冊中的e小調前奏曲,第10小節
大鍵琴家 Frédérick Haas
第15頁,譜例1c 法國序曲第一樂章,第8小節
鋼琴家 Rachel Naomi Kudo
第16頁,譜例2a 第五號Partita組曲的Sarabande舞曲,第1小節
鋼琴家 Maria Cefalà
第16頁,譜例2b St. Anne前奏曲BWV552.1,第5小節
管風琴家 Ton Koopman
第17頁,譜例3a 第二號Partita組曲的Sinfonia第1小節
鋼琴家 Martha Argerich
第17頁,譜例4 第一號Partita組曲的Courante舞曲第29至30小節
鋼琴家 Chelsea Wang
第18頁,譜例5 平均律第二冊e小調賦格的主題
鋼琴家 András Schiff
第18頁,譜例6a 第6號Partita組曲的Tempo di Gavotta,第12至14小節;譜例6b 第22至23小節;譜例6c 第26至27小節
鋼琴家 Nicolas Namoradze
第19頁,譜例7 第六首英國組曲的Gigue舞曲,第32小節
鋼琴家 Francesco Tristano
第20頁,譜例8 義大利協奏曲第二樂章,第16小節
鋼琴家 Angela Hewitt
「相較於其他作曲家,對於巴赫來說,建立不同風格的寫作方式是極為重要的。他講求秩序,拒絕混合不同的風格,和維也納古典作曲家極為不同。根據不同的目的和基本想法,巴赫不同類型的作品都擁有其獨特的音樂和配器特色。」摘自第20頁。
第21頁,譜例10 f小調二聲部創意曲,第25小節
鋼琴家 Valentina Lisitsa
第21頁,譜例11a《半音階幻想曲》,第1小節
大鍵琴家 Van Delft
第22頁,譜例11b d小調二聲部創意曲,第1至第2小節
鋼琴家 Valentina Lisitsa
第22頁,譜例11c d小調《賦格的藝術》,主題
第22頁,譜例11d d小調《賦格的藝術》,主題
鋼琴家 MacGregor
第22頁,譜例11e 《大鍵琴練習曲》第二號Duetto,第38至42小節
大鍵琴家 Francesco Fornasaro
第23頁,譜例12a 《義大利協奏曲》第三樂章,第23至24小節;譜例12b 《義大利協奏曲》第三樂章,第209至210小節
鋼琴家 András Schiff
第24頁,譜例13 平均律第二冊c小調賦格,第19小節
鋼琴家 András Schiff
「大部分巴赫的器樂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調性的配置,而且大部分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巴赫使用相同的調性轉換的規則–…。轉換調性的規則如下:在建立主調後–通常使用主音為持續音,讓音樂進行至屬調(如果在大調,進行至大調屬調,如果在小調,則轉至小調屬調):接下來,有些樂曲出現關係調的轉調;在這之後,會轉至一個簡短的下屬調樂段,最後轉回主調,主因的持續音再度出現。在較長的樂章,每轉至不同調性的樂段,都會包含一個新的裝飾奏(建立在下屬調的樂段除外),然後從這段裝飾奏轉至下一樂段。通常這類的樂曲為前奏曲或是英國組曲、協奏曲的開頭樂章,或者是不同種類樂曲開始的較長樂章(包括平均律的前奏曲)。在較短的樂曲(通常是舞曲),尤其是複音音樂的織度,轉調的輪廓則更為精細。可以預期的,在巴赫的作品中出現許多和這些轉調規則相左的例子,…」摘自第24頁至25頁。
第25頁,第五號Partita組曲的Preambulum樂章
鋼琴家 Maria Cefalà
第25頁,平均律第二冊的降A大調前奏曲
鋼琴家 Andras Schiff
第27頁,譜例14a《郭德堡變奏曲》Aria,第24小節;譜例14b《郭德堡變奏曲》第21變奏,第11小節;譜例14c《郭德堡變奏曲》第25變奏,第23小節
鋼琴家 Andras Schiff
「在舞曲作品,巴赫慣用的調性轉換手法,往往造成第二段調性變化比第一段複雜的情形。雖然通常舞曲的第一段只轉一個調(主調至屬調),第二段往往會轉至兩個調以上,(屬調轉至關係調,關係調轉至主調),或是在關係調後轉至下屬調,再轉回主調。因此,第二段比第一段還要長,最後演變成奏鳴曲式段落比例的核心。
研究巴赫的和聲手法不僅要了解之前鋪陳的方式,也要了解之後的進行方向。舉例來說,如果是C大調的樂曲,巴赫結束某一樂句於a小調,然後進行至F大調(這就是從關係小調至下屬調的進行),所有連接這兩個段落的和絃,都該被視為下一新調的一部分。(例如,我們必須了解任何一個d小調和絃,不僅為a小調的IV級和絃,同時也是F大調的VI級和絃。)巴赫期待欣賞者能夠熟悉他轉調的手法,並且能喜愛這種調性轉換帶來的雙重關係。」摘自第27至28頁。
第28頁,第六號英國組曲的前奏曲,譜例15a,第113小節;譜例15b,第118小節;譜例15c,第119至120小節
鋼琴家 Michael Mizrahi
「巴赫『擴張調性』的概念是指習慣在某一調性中使用遠係和絃,在這個概念中,每一個調包含的和絃不僅只有主調的三和絃(和七和絃),並且包含所有屬調和下屬調的和絃。在調性中,這些和絃組成一個有密切關係的『大家庭』–即使它們原本不屬於同一個調,但是卻有相同的地位。D大調三和絃、E大三和絃、A大三和絃可以正式出現在C大調樂段,成為擴張調性的一部分,並且佔有重要的角色。」摘自第29頁。
第29頁,平均律第一冊c小調前奏曲,譜例16a,15至18小節;譜例16b,終止式的和聲進行(註:原作的譜例是以下最後4小節的分析結果)
鋼琴家 Nathalie Matthys
第30頁,譜例17,義大利協奏曲第二樂章,第10至11小節
鋼琴家 Angela Hewitt
「在巴赫的作品中,無論是舞曲,或是其他種類的作品,都可以發現段落長度是根據事先計劃好的親密關係上。長度的比例是作曲家創作時所必須考量的部分之一。然而,當其他作曲家藉由安裝一些小片段來創作大型作品時,巴赫則是依照佔據整曲的音樂空間,然後分割成規律的,或是接近規律的段落。」摘自第31頁。
操作說明
為方便品聆,文內做了些分段,以下功能可幫助品樂者讓影片跳到指定時間:
按下可讓Youtube影片從指定時間開始重新下載。
完整操作為:→Youtube “Play”。
由於有些手機於播放影片時會轉為全螢幕,因此,較佳的閱聽環境為電腦、筆電或平板。
如果喜歡這些資訊,歡迎在臉書給我們一個讚!您將可以透過臉書知道最新發表的文章。
古典音樂欣賞筆記(樂品越樂):https://www.facebook.com/ClassicMusicNotebook
官方網站:https://feelmusic.com.tw/
Copyright © 2021 樂品越樂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