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頓(J. Haydn):弦樂四重奏,作品33第3首《鳥》

文/Zhi 圖片/DALL·E 3

海頓:弦樂四重奏,作品33

op.33(Hob.III:37-42)這組作品於1781年12月完成,並於隔年4月由Artaria出版社出版。

海頓在創作四重奏時不斷嘗試新的技巧和形式,如詼諧曲(Scherzo)、輪旋曲(Rondo)和變奏等元素,這些都是當時音樂中相對新穎的元素。他的探索精神體現在對結構和情感的獨特處理上。在第33號四重奏中,他創造了一種富有戲劇性和對比的效果,使得樂章中的情感變化更加生動。

1781 年5 月27 日寫給Artaria 出版社的信:「我向你保證,這些歌曲在多樣性上可能超過了我以前所有的歌曲。」。信中「新的和特殊的方式」可能是指在舞曲中使用「詼諧曲」而不是「小步舞曲」,並且在終曲中,偏愛輪旋曲和變奏形式而不是奏鳴曲形式和賦格曲。

J. Haydn: String Quartet op. 33 共有六首
String Quartet in B minor, Hob.III:37
String Quartet in E-flat major, Hob.III:38 (The Joke)
String Quartet in C major, Hob.III:39 (The Bird)
String Quartet in B-flat major, Hob.III:40
String Quartet in G major, Hob.III:41 (How do you do?)
String Quartet in D major, Hob.III:42
其中幾首有暱稱,例如第二、三、五首

四重奏《鳥》

四重奏 THE ZAGREB STRING QUARTET

共有四個樂章,海頓 C 大調弦樂四重奏的暱稱。 op. 33 no. 3(1781),因為第一樂章主題中的裝飾音和詼諧曲中的小提琴二重奏暗示著鳥鳴。

第一樂章:奏鳴曲式
Mov.I: Allegro moderato, 4/4 , Sonata form

0:00
第一樂章是4/4拍,C大調。呈示部第一小提琴演奏主弦律,使用裝飾音,像是清脆的鳥叫聲,簡短有力,接著在D小調上模仿前面的樂段,再轉到G大調後轉回C大調,結束第一主題。

0:45
第二主題從G大調開始,第一小提琴演奏分解和絃,像鳥叫聲的裝飾音開始出現在其他聲部,分解和絃在不同聲部中間互相模仿。在結束段落(Codetta)也可以聽到在各聲部聽到同一樂句的模仿和輪流出現。

3:23
發展部從F大調開始,使用兩個主題發展,可以聽到裝飾音在各個聲部出現,也越來越密集。

4:54
再現部回到C大調,主題的呈現大致與呈示部相同,在聲部編排上稍微調整。

6:08
尾奏沒有平緩下來,而是逐漸漸強,小提琴也在上行的琶音中拉奏最高音,最後以第一主題結束全曲。

操作說明

不管文章如何捲動,影片都會一直固定在下方或右下角。按下文中的按鈕,影片將暫停,接著按下影片中的”Play”,將直接從指定的時間開始播放。

版權聲明

本網頁的著作權和版權只涉及文字、譜例等圖片和程式碼,而不涉及其中引用的YouTube影片。YouTube影片的著作權和版權歸屬請參考頻道擁有者的聲明,網頁只引用來作為解說的範例。如果喜歡引用的影片,請到YouTube上為這個影片按個讚,甚至可以訂閱頻道,給予支持。本網頁可使用在推廣教育上,不需要特別詢問以獲得授權。

如果喜歡這些資訊,歡迎在臉書給我們一個讚!您將可以透過臉書知道最新發表的文章。
古典音樂欣賞筆記(樂品越樂):https://www.facebook.com/ClassicMusicNotebook
官方網站:https://feelmusic.com.tw/

Copyright © 2024 樂品越樂 版權所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