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J.S. Bach, 1685-1750):上主,上帝的聖靈 BWV 671

文/吳宜庭 編輯/樂品越樂

巴哈:聖詠曲調垂憐經連曲 巴哈作曲編號 669-671

聖詠曲《上主,上帝的聖靈 BWV 671》選自『鍵盤練習第三冊』集本,是聖詠曲調連曲中的第三首,聖詠詞意供垂憐經的使用,原本巴哈寫了兩組用同樣聖詠曲調的演奏連曲,一組是寫給兩組手鍵盤及腳踏板,另一組是只寫給手鍵盤彈的,巴哈給予管風琴師多一個可能性,可以考量琴的大小選擇適當的曲目版本來演奏。沃夫岡.盧布森先生這次要演奏的是寫給兩組手鍵盤及腳踏板版本中的最後一首,其實這組連曲本來是:

Kyrie, Gott Vater in Ewigkeit, BWV 669(上主,永遠的天父 巴哈作曲編號 669)


管風琴:Daniel Bruun

Christe, aller Welt trost, BWV 670(基督,全世界的慰藉 巴哈作曲編號 670)


管風琴:Daniel Bruun

Kyrie, Gott heiliger Geist, BWV 671(上主,上帝的聖靈 巴哈作曲編號 671)


管風琴:Vincent Warnier

當時的曲名時常取自歌詞開頭的第一樂句,如同垂憐經的詞意也是Kyrie-Christ-Kyrie分成三段體,所以在演奏上通常這三首聖詠曲會由管風琴家一氣呵成演出。這次沃夫岡.盧布森先生由於曲目過長的關係,只演奏連曲中的最後一首。這三首聖詠曲都使用4/2拍的拍號,傳承了巴哈喜愛的義大利風格並以經文歌的作曲手法來當作這三首聖詠曲作曲的基本理念,聖詠定旋律分別在女高音,男高音及男低音聲部呈現。巴哈寫這三首聖詠曲都用著類似的作曲手法-受到巴洛克北德樂派大師布克斯特胡德「前置模仿手法」的影響,曲子一開始主題模仿的動機都取自於聖詠定旋律主題,在聖詠定旋律出現前先用模仿聖詠定旋律的動機來發展出二至三聲部的多聲部樂段引導定旋律主題進入,等於先預示了聖詠定旋律,除第三首聖詠曲五聲部外,其他的兩首都是四聲部的賦格加上定旋律曲式,定旋律都是使用時值長的音符-二分音符或全音符,所以很容易分辨出來。

定旋律(Cantus firmus)

定旋律指自古相傳的曲調,是早期複音音樂常用的素材,這個舊有的旋律可變化為新作品的主題,被借用的旋律可能原封不動地再使用,或稍作變化。近代讚美詩歌的管風琴曲及嚴格對位的作品也常使用定旋律作為創作的基礎。

如果喜歡這些資訊,歡迎在臉書給我們一個讚!您將可以透過臉書知道最新發表的文章。
古典音樂欣賞筆記(樂品越樂):https://www.facebook.com/ClassicMusicNotebook
官方網站:https://feelmusic.com.tw/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