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爾(Ravel, 1875-1937):為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奏鳴曲

文/樂品越樂 封面圖片/Robert Delaunay

拉威爾:為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奏鳴曲

小提琴 Charlotte Juillard
大提琴 Adrien Bellom
影片來源: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 (RNCM)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SVfm7KUiMtds90RPPZTGSA)

創作時期:A.D. 1920-1922
風格:二十世紀現代
國家:法國

這部作品是拉威爾為追悼德布西而做的曲子,也是創作生涯的一個拐點。他放棄了和聲的魅力,故意用對位法來創作複調音樂(也就是小提琴和大提琴拉奏不同的調),不只在解放傳統調性,也讓和聲變得很生硬、刺耳又粗暴。

這樣子的作曲風格另有一個原因,當時拉威爾著迷於機器運轉的聲響,常在一家機器工廠流連忘返,並覺得這些大家耳中的噪音其實是一連串美妙的音樂。在這部作品中,一連串不斷反覆的小動機就像是不斷轉動的機器齒輪發出的聲響,雖然聽起來很生硬,但卻還有一種獨特的美感,這是拉威爾將機器齒輪發出的噪音給美化了。整部作品就像一個能夠產生具詩意的機器運轉聲響的工廠。

第一樂章

快板(Allegro),2/4拍,帶尾聲的奏鳴曲式。

圖1-第一樂章第一主題前半

圖2-第一樂章第一主題後半

0:44 呈示部。0:44~0:49 小提琴拉奏第一主題前半(圖1),旋律在C音(a小調主音,圖1中的藍色圓框)和C#音(A大調主音,圖1中的紅色圓框),讓人傻傻分不清這是大調還是小調。此外,這段旋律也是整部作品中形成連章原則的重要基礎。0:49~0:56 大提琴加入拉奏第一主題後半(圖2)。接著,這兩段旋律還會在小提琴和大提琴間交換,形成交錯,就像兩部機器運轉時彼此對唱的聲音。

圖3-第一樂章過門旋律

1:32~1:36 大提琴拉奏一連串七度跳躍的過門旋律(圖3),更加破壞調性的安定感。

圖4-第一樂章第二主題

1:51~2:02 小提琴拉奏平穩節奏的第二主題(圖4中下行的五線譜),但這同時大提琴拉奏的是切分節奏的對位旋律,是另一段兩部機器運轉時彼此對唱的聲音。

2:34 發展部,速度加快。

3:19 再現部

5:16 尾聲

第二樂章

極活潑的(Tres vif),帶尾聲的三段體A-B-A’,詼諧曲(Scherzo)。這個樂章基本上以撥奏和弓奏交替,來製造鮮明的對比。

5:45 A段。小提琴和大提琴接力並反覆地撥奏A、C#、E、C,作為A段第一主題,就像齒輪運轉時喀拉喀拉的規律聲響,這幾個音是從第一樂章第一主題前半中抽取出來的。

圖5-第二樂章A段第二主題

6:07~6:08 大提琴拉奏A段第二主題(圖5)。

圖6-第二樂章B段主題

6:18 B段。6:18~6:24 小提琴撥奏B段主題(圖6),匈牙利的民俗風格。

7:04 A’段

8:45 尾聲,再現B段主題。

第三樂章

徐緩的(Lent),三段體A-B-A’。

圖7-第三樂章A段主題

(影片缺少這個樂章)

第四樂章

生動活潑地(Vif, avec entrain.),自由的迴旋曲。

圖8-第四樂章迴旋主題

9:13 迴旋段。9:13~9:18 大提琴拉奏2/4拍、3/4拍交錯的迴旋主題(圖8),2/4拍、3/4拍交錯似乎是大小齒輪接力運轉。

圖9-第四樂章中間部主題

11:44 中間段。11:44~11:50 大提琴拉奏中間部主題(圖9),匈牙利的民俗風格。

12:37 迴旋段再現 13:28七度大跳音程(參考圖3)融入到迴旋段中。

操作說明

不管文章如何捲動,影片都會一直固定在下方或右下角。按下文中的按鈕,影片將暫停,接著按下右下角影片的”Play”,影片將直接從指定的時間開始播放。

由於有些手機(例如iphone)於播放影片時會轉為全螢幕,因此,較佳的閱聽環境為電腦、筆電或平板。如果您的iphone是iOS10以上版本,可以在影片右下方按下,取消全螢幕播放。

參考資料

1. 陳漢金,「狂熱年代的花都藝術」第六講,「現代」社會的「機動效果」藝術 – 從拉威爾的《波麗露》談起,新月講堂,2021-1-21。

2. 平島正郎著,林道生譯,拉威爾-小提琴與大提琴奏鳴曲,最新名曲解說全集13-室內樂曲3,大陸書店,第208至213頁。

如果喜歡這些資訊,歡迎在臉書給我們一個讚!您將可以透過臉書知道最新發表的文章。
古典音樂欣賞筆記(樂品越樂):https://www.facebook.com/ClassicMusicNotebook
官方網站:https://feelmusic.com.tw/

Copyright © 2020-2021 樂品越樂 版權所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