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可儂 編輯/樂品越樂 圖片來源/Mithu Biswas
介面操作說明
為方便品聆,文內做了些分段,以下功能可幫助品樂者讓影片跳到指定時間:
按下可讓Youtube影片從指定時間開始重新下載。
回 讓瀏覽器捲動到影片的位置。
完整操作為:→回→Youtube “Play”。
由於有些手機於播放影片時會轉為全螢幕,因此,較佳的閱聽環境為電腦、筆電或平板。
梅湘:〈欲望的阿門〉選自《阿門的異像》
鋼琴:Maarten Bon及Reinbert de Leeuw
若要介紹梅湘,則不得不談到「時間」。
「時間」是一個難於界定的概念,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時間是「感性之先驗的純粹直覺」,不來自我們的經驗,卻存在於所有經驗之前。法國哲學家費赫在他的《時間──感知,空間,記憶》書中將時間界定如下:「時間是無法逆轉的連續現象之普遍、必須、可度量的向度。 梅湘一生中創作了許多探討時間的作品,包括《為時間終結的四重奏》、《時間的色彩》、《四首節奏的練習曲》、《節奏,色彩與鳥類學論》等。他曾說:「時間並非如一般人所相信的,是既包含它又超越它之永恆的一部分。時間與永恆是絕然不同的兩種綿延的度量……時間是被創造出來的度量,而永恆卻是上帝自身。永恆是不可分割的,就如同上帝之無法分割。」因此梅湘身為一位天主教徒,便在曲作中實踐出他對信仰的虔誠。
根據梅湘親自為《阿門的異像》撰寫的曲解,他援引了法國詩人艾羅(Ernest Hello)的詩句:「阿門,代表了創世紀,帶來了啟示;阿門,代表了啟示,代表了創世的完成。」 作為素材;「阿門」在他心中代表了多重涵意,最主要指涉的是:任何事物都根據祂的旨意成為應該成為的樣子(So be it, according to thy will)。全曲共有七個樂章,每一樂章都在呈現萬物對「神使其存在」的感謝。
而此曲極為炫技,充滿困難的節奏、結集的和弦,都包含着速度、魅力與聲音的質量。梅湘在創作時,特別將炫技的音型寫在第一部,並指定由學生蘿莉德(Y. Loriod)演奏,他自己則負責相對單純、以旋律為主的第二部。兩人不僅一同首演了這部作品,蘿莉德後來也成為梅湘的第二任妻子。
如果喜歡這些資訊,歡迎在臉書給我們一個讚!您將可以透過臉書知道最新發表的文章。
古典音樂欣賞筆記(樂品越樂):https://www.facebook.com/ClassicMusicNotebook
官方網站:https://feelmusi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