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朗克(César Franck, 1822-1890):前奏、賦格與變奏(Prélude, Fugue et Variation) Op. 18

文/黃可儂 編輯/樂品越樂 圖片來源/Arnold Topp

介面操作說明

為方便品聆,文內做了些分段,以下功能可幫助品樂者讓影片跳到指定時間:
按下可讓Youtube影片從指定時間開始重新下載。
讓瀏覽器捲動到影片的位置。

完整操作為:→Youtube “Play”。

由於有些手機於播放影片時會轉為全螢幕,因此,較佳的閱聽環境為電腦、筆電或平板。

法朗克:前奏、賦格與變奏,作品18-鋼琴版本(改編)


鋼琴:Vladimir Viardo

  法朗克1822年出生於比利時最法國化的城市列日,他年輕時的故事一如貝多芬傳記的前頭幾頁,自小就顯露出不凡的音樂天分,同樣有個一心想利用兒子才華博得好處的父親。法朗克十一歲時就以出色的演奏能力譽滿比利時,十三歲舉家遷至巴黎,十五歲進入巴黎音樂院,十六歲以卓越的鋼琴演奏技巧贏得「特別榮譽大獎」,同時也以作曲新銳的姿態寫作華麗炫技的作品。十八歲他的父親將正準備參加羅馬大獎的法朗克帶回比利時,希望獲得國王的青睞,卻失敗了,四年後,回到巴黎的法朗克拒絕繼續他演奏名手的角色,與父親爆發了一場革命。法朗克結了婚,離開父親的管轄,然而不幸地,他的妻子承繼了父親的願望,也希望利用他的音樂才能藍飛黃騰達。
  1858年,法朗克從巴黎瑪黑區的一間小教堂轉任職於第七區的聖克羅蒂德聖殿教堂,當時教堂剛完工,其尖聳的歌德式雙塔以及嶄新的管風琴都讓它特出於市區眾多教堂之間,而對法朗克而言,此處的管風琴更激發了他豐沛的創作靈感。法朗克選擇躲進教堂樓頂的小房間內,管風琴師的工作比耀眼的演奏名手更適合他的性格,我們或許可說他「躲進了宗教的慰藉」,然而綜觀其一生,卻發現,這是神所特別安排給法朗克的道路。
  法朗克所有的作品中都存在著「祈禱者」的特質,然而卻是更加人性化的寫照。他將聖經與詩篇裡隱藏的激烈、情感豐沛、甚至是矛盾、迷惘,以及最終的和諧,把這一切音樂化,甚至是「三位一體」的概念也經由結構具體地呈現。《前奏、賦格與變奏》以三個大樂段組成,節奏以「三」為基底:〈前奏〉與〈變奏〉為3×3的九拍,且樂句不再是兩句一組,而是三句一組完成主題的循環。樂曲中許多聲響的堆疊,更是以「三次」為單元……如此執意、縝密細膩地,在音樂中鋪陳暗示上帝無所不在的存在,法朗克雖不在標題或樂譜上言明,卻一路謙卑而虔誠地,緩緩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0:00 前奏曲
4:16 賦格
7:11 變奏

法朗克:前奏、賦格與變奏,作品18-風琴及鋼琴二重奏版本(最初版本)


風琴:Joris Verdin
鋼琴:Arthur Schoonderwoord
0:08 前奏曲
3:44 賦格
6:05 變奏

法朗克:前奏、賦格與變奏,作品18-管風琴版本(改編)


管風琴:Olivier Latry
0:03 前奏曲
3:50 賦格
6:52 變奏

如果喜歡這些資訊,歡迎在臉書給我們一個讚!您將可以透過臉書知道最新發表的文章。
古典音樂欣賞筆記(樂品越樂):https://www.facebook.com/ClassicMusicNotebook
官方網站:https://feelmusic.com.tw/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