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輩致敬|帕格尼尼(Paganini, 1782-1840)及李斯特(Liszt, 1811-1886)的鐘(La Campanella)

文/樂品越樂 封面圖片/Vito Campanella

向前輩致敬

1831年3月,李斯特(Liszt, 1811-1886)在巴黎聽了帕格尼尼(Paganini, 1782-1840)的音樂會之後,對他的作曲能力及精湛高超的演奏技巧驚嘆不已,決心要成為「鋼琴上的帕格尼尼」。隔年,他就依據帕格尼尼的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的終樂章「鐘」的主題,創作了第三號帕格尼尼主題大練習曲「鐘」。

帕格尼尼: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鐘Op.7

中庸的稍快板(Allegretto moderato),b小調,6/8拍,迴旋曲式,ABACA。大體上,迴旋段(A段)沿用巴洛克時期獨奏-合奏交替的競奏風格,插入段(B或C段)則留給獨奏小提琴作為炫技舞台。

paganinin_campanella_a_a

圖1-迴旋段的a段主題

迴旋段包含小三段aba。 0:00~0:11由獨奏小提琴拉奏b小調的迴旋段的a段主題(圖1),然後由管弦樂隊合奏(tutti)反覆。

paganinin_campanella_a_b

圖2-迴旋段的b段主題

0:23~0:25由獨奏小提琴拉奏b小調的迴旋段的b段主題(圖2), 而b段最後的0:46~0:50,獨奏小提琴及三角鐵於高音域的同音反覆,暗示鐘聲。

0:51 a段再現。

paganinin_campanella_b_a

圖3-第一插段的炫技樂節

1:24為第一插段(B段),其中, 2:41~2:54是獨奏小提琴單音、雙音交錯的炫技樂節(圖3)。

4:00為迴旋段第一次再現,先出現有鐘聲的樂句,然後再現小三段。

paganinin_campanella_c_a

圖4-第二插段的炫技樂節之一

paganinin_campanella_c_b

圖5-第二插段的炫技樂節之二

5:34為第二插段(C段)。一開始的和聲將插段帶到G大調。

接著是獨奏小提琴的炫技樂段,例如, 5:42~5:57的平行三度接快速分散和弦輪替及左手撥奏(圖4)、 6:31~6:35的八度的半音階下行(圖5)等各式技法,翻來覆去地發展。最後以顫音的下行半音階結束。

7:56迴旋部二次再現。相當簡潔的樂段,只再現迴旋主題,並用簡短的結尾結束此樂章。

李斯特:第三號帕格尼尼主題大練習曲-鐘 S.141, No.3 (Evgeny Kissin)

la-campannella_first-theme

圖6-第三號帕格尼尼主題大練習曲第一主題

la-campannella_second-theme

圖7-第三號帕格尼尼主題大練習曲第二主題

此曲的二個主題從帕格尼尼的鐘的迴旋段主題變化而來。 0:24~0:37為第一主題(圖6), 0:52~0:55為第二主題(圖7)。主題旋律出現在低音的區域,模仿鐘聲的伴奏則出現於高音的區域。頓奏敲擊出清脆音色的伴奏,彷彿飄盪在空氣中叮叮噹噹的鐘聲。

la-campannella_bell1

圖8-第三號帕格尼尼主題大練習曲的八度大跳鐘聲

接著,這兩個主題不斷地交替進行變奏,而且,高音伴奏的鐘聲亦越加快速而富有變化,例如, 1:27~1:32的八度大跳鐘聲(圖8)。

李斯特:第三號帕格尼尼主題大練習曲-鐘 S.141, No.3 (Alice Sara Ott)

0:21~0:37為第一主題(圖6)。

0:40~0:45為第二主題(圖7)。

介面操作說明

為方便品聆,文內做了些分段,以下功能可幫助品樂者讓影片跳到指定時間:
按下可讓Youtube影片從指定時間開始重新下載。
讓瀏覽器捲動到影片的位置。

完整操作為:→Youtube “Play”。

由於有些手機於播放影片時會轉為全螢幕,因此,較佳的閱聽環境為電腦、筆電或平板。

如果喜歡這些資訊,歡迎在臉書給我們一個讚!您將可以透過臉書知道最新發表的文章。
古典音樂欣賞筆記(樂品越樂):https://www.facebook.com/ClassicMusicNotebook
官方網站:https://feelmusic.com.tw/

Copyright © 2016-2020 樂品越樂 版權所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