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品越樂 封面圖片/Roy De Maistre
介面操作說明
為方便品聆,文內做了些分段,以下功能可幫助品樂者讓影片跳到指定時間:
按下可讓Youtube影片從指定時間開始重新下載。
回 讓瀏覽器捲動到影片的位置。
完整操作為:→回→Youtube “Play”。
由於有些手機於播放影片時會轉為全螢幕,因此,較佳的閱聽環境為電腦、筆電或平板。
和聲
簡單來說,主音音樂(homophonic music)由一條旋律線與支持它的和聲構成。當同時演奏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音符而在空氣中混合成一個單獨的音時,和弦就出現。當一個和弦接著另一個和弦時,和聲就出現。就好像繪畫上的調色,一個顏色塗抹在不同調色的背景中,就會產生不同的色調感;類似的,一個旋律配上不同的和聲,它發出的聲音感情也會不同。
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做了大量的聲音實驗後發現,不管是甚麼調,第一級音(主音)為根音的三和弦(例如,C大調為C-E-G),具有強烈的靜止或終結的傾向,是一個「家」,也是一個離和的關鍵,不管在旋律進行當中離開「家」多遠,最後還是要回「家」。從一個面向來說,每個和弦之間的關係親疏有別,親近程度取決於和弦中的音符間的相似程度。舉例來說,對主音三和弦來說,第四級音(次屬音)的三和弦相較於第二級音的三和弦更為親近。因為次屬音三和弦(C大調為F-A-C)與主音三和弦間有一個音重疊,第二級音的三和弦(C大調為B-D-F)與主音三和弦間則完全找不到重疊的音符。品樂者從和聲中可以感受到和弦間的親近(較融合)與疏離(較不融和)程度,以及和弦移動過程的融合程度。
轉調也可以利用這種親近與疏離的關係從原本的調進入另一個新的調。經過一個個和弦,漸漸遠離原本的調的主音三和弦,並漸漸接近另一個調的主音三和弦。直到新的調的主音三和弦出現,轉調就大功告成。
韓德爾:d小調組曲(Suite in d minor, HWV 437)第三樂章薩拉邦德舞曲
共三段,包含薩拉邦德舞曲及二段變奏。
- 回 0:00~2:08是薩拉邦德舞曲。
圖1-韓德爾薩拉邦德舞曲
d小調舞曲中使用五個主要三和弦而形成的規律移動(圖1),產生一種穩重又莊嚴的感覺。包含”家”的主小三和弦(紅色Dm框,D-F-A),屬三和弦(橘色A框,A-C-E)及次屬小三和弦(橘色Gm框,G-B♭-D),第三級音三和絃(藍色F框,F-A-C),第七級音三和弦(藍色C框,C-E-G)。先從有力的小調和弦(Dm框)開始,雖然在中間的第四及十二個和弦(C框)被帶到了很遠的地方,最後,還是很巧妙地被帶回”家”(Dm框)。
延伸樂讀
如果喜歡這些資訊,歡迎在臉書給我們一個讚!您將可以透過臉書知道最新發表的文章。
古典音樂欣賞筆記(樂品越樂):https://www.facebook.com/ClassicMusicNotebook
官方網站:https://feelmusi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