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Liszt, 1811-1886):巡禮之年-第一年:瑞士(Années de pèlerinage-Première année: Suisse ) S.160

文/樂品越樂 封面圖片/Vinay Babar

李斯特:巡禮之年-第一年:瑞士 S.160

西元1835到1838年是李斯特和瑪麗(Marie d’Agoult)離開巴黎並定居在瑞士日內瓦的三年,期間還到義大利去旅行。這些日子裡,李斯特放下繁忙的演奏活動,檢討自己作品的藝術性。後來,根據他在這期間於瑞士及義大利的種種印象,集結26首個性小品,組成《巡禮之年》組曲,是浪漫主義下表現自我的代表作品。

《巡禮之年》中的第一年是以日內瓦瓦為中心,描寫他旅行在阿爾卑斯山各地的風景。不過,李斯特在樂譜的自序中指出,這不是像繪畫一樣地描寫瑞士的風景,而是他根據當時自己心中深刻的心情而譜出的印象。在前言中,為了大部分的小曲引用了席勒(Schiller, 1759-1805)、拜倫(ByronByron, 1788-1824)的《哈洛德的巡禮》及瑟南克爾(Senancour, 1770-1846)等人的詞句,作為演奏及聆賞的指引。

關於這部作品,還可參考MUZiK ONLiNE,林玉淳2011年1月著,寫景抒懷,思古敘情―李斯特《巡禮之年》

第一曲-威廉.泰爾禮拜堂(Chapelle de Guillaume Tell)


鋼琴:Mûza Rubackyté

描寫作曲家到威廉.泰爾禮拜堂的心情,威廉.泰爾是西元十四世紀瑞士獨立運動的傳奇性人物。

序言寫下席勒的座右銘: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All for one – one for all)。

第二曲-華倫城湖畔(An lac de Wallenstadt)


鋼琴:Francesco Piemontesi

序言摘錄拜倫的《哈洛德的巡禮》中的詞句:
那具對比的湖/是在大自然中居住的物/在被遺棄時以它的平靜溫暖我/地表上成為潔淨泉源的惡水。

第三曲-田園曲(Pastorale)


鋼琴:Lazar Berman

第四曲-泉水畔(An bord d’une source)


鋼琴:Reiko Kuwahama

序言摘錄席勒的詞句:
在低喃的寒冷中,開啟年輕的自然遊戲。

第五曲-狂風暴雨(Orage)


鋼琴:Andrei Andreev

主題變奏曲,需要演奏技巧駕馭。

序言摘錄拜倫的《哈洛德的巡禮》中的詞句:
但你們在哪呢?噢,暴風雨!是這目標嗎?/你們喜歡在人類的胸中?或者,你們最終發現像鷹一樣在高處的巢。

第六曲-歐伯曼之谷(Valee d’Oberman)


鋼琴:Evgeny Kissin

標題受到瑟南克爾(Senancour, 1770-1846)的著作《歐伯曼》啟發,書中最後總結:只有我們的感受是真實的。

序言摘錄拜倫《哈洛德的巡禮》中的詞句:
我現在是否能夠實現及解放
那在我內心的最深處—我可以憤怒嗎
我表達想法,所以放開出去
靈魂—心—想法—熱情—感覺—強烈或虛弱
那些所有我曾找尋的,以及我正尋找的,
接受、認識、感受—及吸取—一句話,
並我可以說,這句話正被點亮
但就這樣,我無聲地活著並死去,
最無聲的想法,像劍一般入鞘。

序言另摘錄瑟南克爾《歐伯曼》中的詞句:
我想要什麼?我是何許人?在世界中我能找到什麼?

第七曲-牧歌(Eglogue)


鋼琴:David Korevaar

序言摘錄拜倫《哈洛德的巡禮》中的詞句:
早晨再度升起,那朝露的早晨,
呼吸中滿是香氣,雙頰如花盛開,
歡喜嘲笑輕蔑的雲散去,
活著的大地就像沒有墓穴一般!

第八曲-思鄉病(Le mal du Pays)


鋼琴:Yoram Ish-Hurwitz

描寫瑟南克爾作品中的歐伯曼,在巴黎生活了半年後,產生的思鄉情緒,對朋友說:「我死而無憾的唯一葬身之地,就在阿爾卑斯山。」

第九首-日內瓦之鐘(Les cloches de Genève)


鋼琴:Luisa Splett

序言摘錄拜倫《哈洛德的巡禮》中的詞句:
活著的不是我自己,而是變成的自己
圍繞在我身邊的一部分

如果喜歡這些資訊,歡迎在臉書給我們一個讚!您將可以透過臉書知道最新發表的文章。
古典音樂欣賞筆記(樂品越樂):https://www.facebook.com/ClassicMusicNotebook
官方網站:https://feelmusic.com.tw/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