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那斯特拉(Ginastera, 1916~1983):普那的印象(Impressiones de la Puna)

文/黃可儂 編輯/樂品越樂

希那斯特拉

希那斯特拉從小就展露了很高的音樂天份,十四歲開始音樂創作,19歲榮獲作曲金牌畢業。拉丁美洲音樂史上,希那斯特拉的作品擁有崇高地位,他也被認為是阿根廷最重要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他寫的音樂深富阿根廷民間氣息,洋溢著濃厚的舞蹈節奏和生活氣息。

介面操作說明

為方便品聆,文內做了些分段,以下功能可幫助品樂者讓影片跳到指定時間:
按下可讓Youtube影片從指定時間開始重新下載。
讓瀏覽器捲動到影片的位置。

完整操作為:→Youtube “Play”。

由於有些手機於播放影片時會轉為全螢幕,因此,較佳的閱聽環境為電腦、筆電或平板。

希那斯特拉:普那的印象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最南端,是世界上面積第八大的國家。十六世紀上半葉,西班牙人帶來歐洲文化,征服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印地安人。普那就是安地斯山脈的其中一個草原地區。這部作品描寫著殘留在普那當地的印地安傳統。讓我們能從這些搖曳在風中的音符,遙想著不復存在的風光。希那斯特拉也藉此曲嶄露頭角,贏得布宜諾斯‧艾利斯作曲協會比賽的首獎。


長笛:Mimi Stillman
小提琴:Noah Geller及Paul Arnold
中提琴:Burchard Tang
大提琴:Priscilla Lee

 0:23 第一樂章(Quena)。採用了安第斯山區的傳統木笛樂器「Quena」作為標題,由長笛與弦樂四重奏齊奏出略帶憂鬱的曲調,接著長笛的即興式獨奏,有如風一般自由翱翔,令我們聯想到大草原上無邊無境的寂寥風景。
 3:15 第二樂章〈歌謠〉。旋律單純而悠揚,有著船歌似的搖擺韻律。短短的樂章裡,長笛與弦樂器輪流奏出樂句的片段,彷彿是人們用來對話的吟唱。
 5:26 第三樂章〈舞蹈〉。忽地變得活潑歡快,這段舞蹈節奏後來也被柴可夫斯基用於《胡桃鉗》中的咖啡仙子之舞。希那斯特拉以ABA的簡單三段體譜寫,中段轉為緩慢的自由幻想風格,與第一樂章的開闊感互相呼應,結尾則在民族風味十足的齊奏中,將樂曲帶入充滿活力的結尾。

文章來源:琴房事物所
 

如果喜歡這些資訊,歡迎在臉書給我們一個讚!您將可以透過臉書知道最新發表的文章。
古典音樂欣賞筆記(樂品越樂):https://www.facebook.com/ClassicMusicNotebook
官方網站:https://feelmusic.com.tw/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