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加(Edward Elgar, 1857-1934):謎語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 Op.36

文/樂品越樂

艾爾加:謎語變奏曲Op. 36

艾爾加將此曲獻給曲中描寫的朋友們。

曲中藏有兩個謎:第一個謎是曲子中所描寫的十四個朋友是誰?第二個謎是貫穿全曲的隱藏主題(這只存在作曲家的心中,並沒有寫在樂譜裡)是什麼?關於第一個謎,樂譜中的十四段變奏只有標上名字的縮寫、暱稱或代號,並沒有完整的名字。作曲家希望聽眾把這當純音樂欣賞,而不是苦苦追尋答案。不過,人的好奇心總是難以滿足,在研究人員的辛勤挖掘下,已經知道十四段變奏描寫的朋友是誰及跟他(她)們相處間的種種趣味回憶。然而,第二個謎至今仍有許多揣測,沒有人能百分之百確定。

此外,這不只是用音樂來描述與朋友間的友誼記錄,更是紀念家人與朋友的支持,讓他能走出眾人看衰的噓聲,在作曲的道路上堅持前行。

指揮 Yuri Temirkanov
管弦樂團 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

主題段

行板(Andante),4/4拍。

圖1-主題前半

圖2-主題後半

主題分為二部分: 0:00~0:36第一小提琴拉奏g小調上下晃動的六小節A樂句(圖1);以及 0:37~0:55 對比的G大調四小節抒情B樂句,前半由單簧管吹奏,後半是由長笛和雙簧管吹奏(圖2的藍色方框)。艾爾加說主題表現自己作曲時那種藝術家心中寂寞的感覺。主題會穿插在之後的變奏,不斷變化。

第一變奏

行板,4/4拍。

圖3-第一變奏的口哨聲

1:36 第一變奏的標題C.A.E.指作曲家的妻子卡洛琳(Caroline Alice Elgar)。

主題的B樂句轉為E大調進行變奏。此外,變奏中反覆出現一個音型(圖3),代表作曲家每次回家對著自己妻子吹口哨的聲音。例如, 1:46~1:50雙簧管吹奏的樂節。

第二變奏

3/8拍,快板(Allegro)。

圖4-第二變奏中Steuart-Powell的開場前演奏樂句

3:42 第二變奏的標題H.D.S-P.指業餘鋼琴家Hew David Steuart-Powell。

作曲家和他及第十二變奏描寫的業餘大提琴家合組鋼琴三重奏。作曲家曾說:「每當開始演奏前,他總是先奏一遍十六分音符全音階樂句,這裡以十六分音符的樂句開他玩笑。」3:42~3:44第一小提琴拉奏代表H.D.S-P.的開場前演奏樂句(圖4)。

第三變奏

小快板(Allegretto),3/8拍。

4:34 第三變奏的標題R.B.T.指朋友Richard Baxter Townshend。

他是戲迷,也有一副天生的低沉嗓音,因此作曲家使用低沉的巴松管演奏馬厝卡舞曲(Mazurka)來代表,這參考他在一場業餘戲劇中飾演老人的演唱,低沉的嗓音偶爾會飆高音。

第四變奏

極快板(Allegro di molto),3/4拍。

6:06 第四變奏的標題W.M.B.指朋友William Meath Baker。

他是一位學者,同時又是華格納(Wagner)的忠實支持者。他的精力充沛,處理事情果斷而有魄力。

第五變奏

中板(Moderato),12/8拍及4/4拍的複節奏(polyrhythm)。

圖5-第五變奏的前五小節

6:41 第五變奏的標題R.P.A.指熱愛音樂的學者Richard Penrose Arnold。

他是英國著名詩人之子及業餘鋼琴家,艾爾加用c小調及複節奏的變奏(圖5)來描寫風雅瀟灑的個性。變奏結束要不停歇地(attacca)進入下一段變奏。

第六變奏

小行板(Andantino) ,C大調,3/2拍。

圖6-第六變奏中提琴的第一小節

8:34第六變奏的標題Ysobel指作曲家的學生Isabel Fitton。

把Isabel改為Ysobel是艾爾加埋下的玩笑伏筆,暗指她原來學小提琴,後卻覺得小提琴不稀罕而改拉中提琴。變奏中的中提琴相當活躍,象徵Isabel的演奏。中提琴演奏的第一小節音型(圖6)於變奏中不斷出現,用來提醒初學者,跨弦演奏出乾淨的聲音是有難度的。

第七變奏

急板(Presto),4/4拍。

圖7-第七變奏中奇怪的節拍記號

9:54第七變奏的標題Troyte指作曲家的摯友之一,建築師Arthur Troyte Griffith。

第七變奏中的節拍記號很奇怪(圖7),應該是4/4拍,但卻不完整,暗指他指導Troyte彈琴,但他卻無法駕馭鋼琴。以定音鼓的敲擊開始,帶出一種混亂又急躁的情緒,表現Troyte的手指不聽使喚而焦躁的神情。

第八變奏

小快板(Allegretto),G大調,6/8拍。

圖8-第八變奏單簧管吹奏的開頭二小節

11:04 第八變奏的標題W.N.指的是一位住在別墅中慈愛的貴族老夫人的Winifred Norbury。

第八變奏一開始由單簧管吹奏的二小節(圖8)代表Winifred Norbury和藹的笑聲。

第九變奏

慢板(Adagio),降E大調,3/4拍。

圖9-第九變奏主題

12:51 第九變奏的標題Nimrod指在倫敦音樂出版社工作的健談好友August Johannes Jaeger。德文的Jaeger指獵人。聖經中,挪亞的曾孫出了一位英勇的獵人,名叫寧錄(Nimrod),故作曲家在標題上寫下Nimrod。

作曲家說:「這段變奏不止是對某個人的描述,更是一段故事。我曾經一度非常沮喪,甚至想放棄作曲。但Jaeger拜訪自己並鼓勵繼續作曲,他以貝多芬為例,雖然人生有很多擔憂,但還是譜寫出一首又一首的美麗音樂。」說的時候,Jaeger還哼唱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悲愴」第二樂章的A段主題,12:51~13:37的主題(圖9)就來自於Jaeger哼唱的主題。

這段變奏最為著名也最常被演奏,幾乎是謎語變奏曲的代表樂章。

第十變奏

小快板(Allegretto),G大調,3/4拍,間奏曲。

17:09 第十變奏的標題Dorabella是莫札特歌劇「女人皆如此」的女主角名字,用來指朋友Dora Penny,描寫她輕盈的身段。

第十一變奏

甚快板(Allegro di molto),g小調,2/2拍。

19:59 第十一變奏的標題G.R.S.指的是管風琴師George Robertson Sinclair。

19:59~20:05的前五小節描寫他的牛頭犬Dan。當時,Dan跑下河岸跳入河中,並費力游上岸後,開心地向主人吠叫一聲,於是,George Robertson Sinclair要求艾爾加為這情景寫一段音樂。

第十二變奏

行板(Andante),4/4拍。

21:05 第十二變奏的標題B.G.N.指的是業餘大提琴家Basil G. Nevinson。

作曲家和他及第二變奏所指的業餘鋼琴家合組了一個鋼琴三重奏團。主角Basil G. Nevinson以大提琴拉奏的憂鬱小夜曲表示。變奏結束要不停歇地(attacca)進入下一段變奏。

第十三變奏

中板(Moderato),3/4拍,浪漫曲。

圖10-第十三變奏引用的孟德爾頌主題

23:48 第十三變奏的標題★★★指的是作曲家夫婦的女性友人Mary Lygon。原本作曲家希望在標題上使用其縮寫,但在徵求同意時,因為Mary Lygon因回澳洲而來不及回覆,故而使用★★★代表。

當作曲家在創作這段變奏時,Mary Lygon正搭船在海上,因此以孟德爾頌「平靜的海與愉快的航行序曲(Calm Sea and Prosperous Voyage)」的平靜的海的主題進行改編,祝她到澳洲的旅程一路順風。23:48~23:54 單簧管吹奏孟德爾頌的主題(圖10)。

第十四變奏

快板(Allegro),4/4拍,終曲。
26:48 第十四變奏的標題E.D.U.指的是作曲家本人,也是妻子對作曲家的暱稱。
這段變奏具有進行曲的特色,表示作曲家排除眾人的懷疑與唱衰,堅定地前進。支持他的人中有第一變奏的妻子及第九變奏的Jaeger。於是, 29:13~29:34再現妻子Caroline Alice Elgar的第一變奏; 30:07~31:00變化Jaeger的第九變奏。

操作說明

不管文章如何捲動,影片都會一直固定在下方或右下角。按下文中的按鈕,影片將暫停,接著按下右下角影片的”Play”,影片將直接從指定的時間開始播放。

由於有些手機(例如iphone)於播放影片時會轉為全螢幕,因此,較佳的閱聽環境為電腦、筆電或平板。如果您的iphone是iOS10以上版本,可以在影片右下方按下,取消全螢幕播放。

如果喜歡這些資訊,歡迎在臉書給我們一個讚!您將可以透過臉書知道最新發表的文章。
古典音樂欣賞筆記(樂品越樂):https://www.facebook.com/ClassicMusicNotebook
官方網站:https://feelmusic.com.tw/

Copyright © 2017-2021 樂品越樂 版權所有

發佈留言